图片
新闻搜索
生命意义重在奉献——记旅美画家孙永平先生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2-07-13 16:30:20    文字:【】【】【
摘要:2005年12月30日 09:29:53  来源:光明日报

如果说能给祁建民一个中肯的评价,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陕西书画界“领军人物”。祁建民为了“陕军”(陕西书画界)进京乃至于迅速辐射全国,形成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作用。

  几经周折,一次最为轰动的“陕西书画界集体大行动”在祁建民的奔走中圆满成功

  早在1983年,祁建民就开始在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任副院长。1993年成立书画艺术协会,创办《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并出任主编一职。祁建民却将这小小的报纸变成了一扇窗口,从此让陕西的书画艺术家们开始为人所知,开始一步步地从八百里秦川走出来,上北京、下全国,最后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带领这一支优秀的队伍,转战南北东西,特别是他将陕西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一宗旨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时,陕西的许多老一辈的书画家个个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往往成为三无人员,无社会交往,无办公的地方,无聚会场所,生活十分窘迫。当时这些艺术家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承认,艺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往往是一顿饭就可以让书画家写一堆。祁建民认识到这是一批珍贵的资源。他们成立了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将这些分散的无人过问的书画界精英悉数纳入。如长安画派精英、西北书画研究院的院长张义潜(他18岁已经在搞美术教学了),还有刘宝申、崔振亮、王有政(此人人物画一绝),曾若干次荣获全国大奖,还有张浩、罗国士等等一大批有名的书画家,用很少的招待费用组织各种活动,与企业家广泛联系以寻求赞助,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有了一个聚会交流和创作的场地。走出了艺术家自己经营自己的艰难的一步。同时祁建民带领书画家们走出去,为企业创作,短短的时间内,不仅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还积累了一部分资金。
  在此期间,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才干为自己心仪的书画艺术服务,为书画家服务。祁建民乐此不疲地为陕西书画界同仁四方奔走,广泛为其谋求生存空间和创作空间。1993年,他在任西北书画院副院长期间积累的经验让他更加有了信心。他乘势而上,看时机已经成熟,主动向上级文化厅提出,建议单独成立一个陕西书画艺术协会,在民政厅注册。
  陕西书画艺术协会顺利成立了。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创办了《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他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推广宣传老一辈书画家,二是发现推出新的书画艺术家,繁荣陕西的书画艺术创作。学会成立大会上,他专程从北京请来了一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如画家陈大章,北京博物院落院长吴休,画猫第一人刘芳亭等等一大批书画家,同时,全省书画界名流悉数到场,给了他莫大支持。
  90年代末,他组织带领着钟明善、杨晓阳、吴三大、石宪章、祁永进、曹伯傭、赵步唐、王友政、罗金宝、赵熊、李成海、陈墨、胡西铭、李艳秋、杨顺来、李百战、张介玉、王钟明、余涛等40多位书画艺术家先后十余次到中央办公厅、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央警卫局创作书画百余幅,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这些新老艺术家们个个深怀绝技,其中有同时,(?)他积极宣传推介老的书画艺术家,注重书画艺术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讨,总结探索书画艺术走向市场为大众服务的经验。
  更为可贵的是他还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家将中国画的传统远播海内外,多年来,他所领导的陕西书画艺术协会,组织了多次书画交流团,他亲任团长,带领书画家远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贝宁、多哥等十几个国家访问交流,均大获成功。促进了中国书画艺术广泛的国际间交流。
  祁建民有陕西人特有的执着和韧劲。有着北方人的敞亮和豁达。他外表上看上去温文尔雅,内心却有着满腔的热情和豪迈之气。
  他曾经40余次筹办个人及大型团体书画展。但进京举办“陕西书画名家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书画大型展”总是让他难以忘记。当时,他作为组委会主任兼评审委员会主任,联系取得了一些有实力的愿意参与文化事业的企业的赞助支持。但谁知就在画展开展前夕,万事已俱备,出乎意料地,有些企业由于内部问题突然停止赞助,这真是釜底抽薪啊!
  这时的祁建民没有退缩。他北上京城,找到了军事博物馆的馆长、少将袁伟,以诚意赢得了袁伟的大力支持,减免了军博的场租费。后来又找到中央警卫局的领导与其他部门的领导,终于使这次艰难的画展如约举行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画展陕西各届书画家悉数参加,人数达50余人,是陕西书画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画展。当时北京书画协会和美术协会领导全部出席,以示支持。
  那是一次最为轰动的“陕西书画界集体大行动”,加上工作人员约60人的大团队,祁建民靠自己多年的社会活动经验,面对突发事故他的淡定从容与敏锐机智,终于使画展成功举办。这次画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让整个国内书画界真正看到了陕西书画界的整体水平,让大家对陕西书画界有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大大加大了陕西书画艺术家们在全国的影响力。

  贾平凹文学创作20年,爱才如命的祁建民设宴庆祝,酒宴摆了30桌

  祁建民有着浓郁的文人情怀,爱才如命,有着旧式行伍中人侠骨柔肠的一面。他求贤若渴,慷慨仗义,有一颗正直坦荡的心。
  至今,吴三大等几十位曾受过他帮助的老艺术家们还念念不忘文革期间的旧事。当时很多文艺界的作家和艺术家们被隔离审查,被发配到农场进行劳动改造。有一段时间,祁建民被临时派过去充当工宣队看管人员。自从祁接管之后,这些人再也没有挨过打。而且,祁建民非常敬重这些老艺术家们,尽可能地将他们从繁重的体力活动下解放出来,祁建民喜欢听他们讲故事,更把他们当长辈一样尊重,就在这样的相处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94年,陕西作家贾平凹因写作《废都》而被批判责难。祁建民认为,贾平凹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问题归问题,不能因一部作品的争议就彻底否定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时值贾平凹文学创作20年,祁建民大胆地提出,为贾平凹举办“文学创作20年纪念活动”。为了保护别人不被牵连,祁建民以个人名义邀请了许多人,当时贾平凹建议还是低调一些,摆两桌就行了,但是最后在红叶集团大酒店摆了30桌,即使如此,还有许多人进不来,可谓盛况空前。当场气氛热烈,贾平凹当场签名自己的散文集给来宾,一下送出了300本。这对当前正饱受责难的贾平凹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十分感动。
  祁建民不仅对贾平凹这样,对无名之辈也是如此。陕西有一个画家叫张介宇,山西人,是陕西岭南派国画大师黎雄才的弟子,祁建民认为他才华横溢,大有前途,因此极力扶持他,决定为他筹备画展。当时很多人反对。那时张介宇迫于生活,常年在书院门口摆地摊。人们群起而攻之:这样的地摊货也配开画展?但凭借多年的经验和锐力的眼光,祁建民坚信此人一定能成大家,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现在急需要一个助力推动一下。于是他力排众议,果断决定不论顶着多大的压力,也要为张介宇举办个人画展。
  他找到了全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让其为张介宇丈六长卷作品《壶口瀑布》题字,提携后人。当时钟明善年事已高,且在病中,仍然帮忙题字,鼎力相助,让祁建民十分受感动,更增添了必胜的信心。同时,他北上京城,找来了国画大师刘力上亲自坐阵,公正评介张介宇的画。同时祁建民要求他将自己的作品精挑细选,有的重画,有的修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争取拿出代表他最佳水平的上乘之作,作为参展作品,致使张介宇画展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张当时经济洁据,此次画展由协会出资。之后,他还力求争取到让张介宇作为文化部委派的山水画画家出访六国,从此,张介宇名声大振,一发而不可收。

  大病造就了一个胸怀大志的书画大家

  祁建民一直强壮的心脏却出现了问题,而且一出就是大问题。开始是间皮增生,接着心脏瓣膜拉伤,一下要做两个手术,一是间皮增生手术,一是心脏手术(需要更换瓣膜,换一个人工金属钛)。那是2001年,他52岁。正是年富力强出成果的年龄,这突然的变故不禁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从小他就是一个活跃的人,可从此以后,他将选择一个对心脏没有影响的工作。也就是在那一瞬间,他清晰了一个事实,他要恢复绘画事业,那不仅是他能干的,而且是他能够干好的,更是他愿意干的。
  从此,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创作中去。他找来任伯年、齐白石、吴昌硕的作品,研究他们的画风、运笔,了解他们的经历对自身画风的影响。同时,他在大量的临摩中,综合前人的画法,形成着自己的风格。 
  在生病休养的那几年间,他共画了几千幅画作,2006年,他将这几千幅画作精挑细选了16幅出版了自己有生以来第一部绘画作品集,向他的人生交上了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祁建民的画作,总是洋溢着一片喜庆祥和。他继承传统,又不吝(?)创新。他将西洋画和中国画技法相融合,作品干净艳丽,却又艳而不乍,充满张力和爆发力,有一种蓬勃的生机,洋溢着从内向外的旺盛的生命力。。
  俗话说“人如其人”,“画也如其人”,他的画作能够让我们感觉到他旺盛的生命力从笔端倾泻而出,从他的作品能够看到他不羁的心里所蕴藏的激情。他积极地生活着,创造着,用手中的画笔书写和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
  他擅画桃,姿态各异,也擅画葡萄,同时也喜梅兰竹菊,表达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年益寿,吉祥如意,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等寓意。
  如今的祁建民不仅以一名长安画派画家而蜚声海内外,甚至他还被中国邮政总局评选为“中国国画百家大系”之一,出版了“中国百家经典作品邮票珍藏版祁建民作品”,纪念邮票被大家收藏。
  资料链接:祁建民,字曦,号澄和轩主。生于1948年5月5日,陕西兴平市人。1963年毕业于陕西省艺艺术学校。副研究馆员、著名社会活动家、著名中国画画家。现任陕西书画艺术协会主席、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社长、文化部主管的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电视台书画院高级顾问、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会长、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中庆书画院执行院长等职。

 

  编辑: 孙聚成 来源: 中华儿女  

如果说能给祁建民一个中肯的评价,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陕西书画界“领军人物”。祁建民为了“陕军”(陕西书画界)进京乃至于迅速辐射全国,形成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作用。

  几经周折,一次最为轰动的“陕西书画界集体大行动”在祁建民的奔走中圆满成功

  早在1983年,祁建民就开始在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任副院长。1993年成立书画艺术协会,创办《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并出任主编一职。祁建民却将这小小的报纸变成了一扇窗口,从此让陕西的书画艺术家们开始为人所知,开始一步步地从八百里秦川走出来,上北京、下全国,最后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带领这一支优秀的队伍,转战南北东西,特别是他将陕西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一宗旨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时,陕西的许多老一辈的书画家个个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往往成为三无人员,无社会交往,无办公的地方,无聚会场所,生活十分窘迫。当时这些艺术家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承认,艺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往往是一顿饭就可以让书画家写一堆。祁建民认识到这是一批珍贵的资源。他们成立了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将这些分散的无人过问的书画界精英悉数纳入。如长安画派精英、西北书画研究院的院长张义潜(他18岁已经在搞美术教学了),还有刘宝申、崔振亮、王有政(此人人物画一绝),曾若干次荣获全国大奖,还有张浩、罗国士等等一大批有名的书画家,用很少的招待费用组织各种活动,与企业家广泛联系以寻求赞助,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有了一个聚会交流和创作的场地。走出了艺术家自己经营自己的艰难的一步。同时祁建民带领书画家们走出去,为企业创作,短短的时间内,不仅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还积累了一部分资金。
  在此期间,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才干为自己心仪的书画艺术服务,为书画家服务。祁建民乐此不疲地为陕西书画界同仁四方奔走,广泛为其谋求生存空间和创作空间。1993年,他在任西北书画院副院长期间积累的经验让他更加有了信心。他乘势而上,看时机已经成熟,主动向上级文化厅提出,建议单独成立一个陕西书画艺术协会,在民政厅注册。
  陕西书画艺术协会顺利成立了。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创办了《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他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推广宣传老一辈书画家,二是发现推出新的书画艺术家,繁荣陕西的书画艺术创作。学会成立大会上,他专程从北京请来了一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如画家陈大章,北京博物院落院长吴休,画猫第一人刘芳亭等等一大批书画家,同时,全省书画界名流悉数到场,给了他莫大支持。
  90年代末,他组织带领着钟明善、杨晓阳、吴三大、石宪章、祁永进、曹伯傭、赵步唐、王友政、罗金宝、赵熊、李成海、陈墨、胡西铭、李艳秋、杨顺来、李百战、张介玉、王钟明、余涛等40多位书画艺术家先后十余次到中央办公厅、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央警卫局创作书画百余幅,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这些新老艺术家们个个深怀绝技,其中有同时,(?)他积极宣传推介老的书画艺术家,注重书画艺术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讨,总结探索书画艺术走向市场为大众服务的经验。
  更为可贵的是他还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家将中国画的传统远播海内外,多年来,他所领导的陕西书画艺术协会,组织了多次书画交流团,他亲任团长,带领书画家远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贝宁、多哥等十几个国家访问交流,均大获成功。促进了中国书画艺术广泛的国际间交流。
  祁建民有陕西人特有的执着和韧劲。有着北方人的敞亮和豁达。他外表上看上去温文尔雅,内心却有着满腔的热情和豪迈之气。
  他曾经40余次筹办个人及大型团体书画展。但进京举办“陕西书画名家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书画大型展”总是让他难以忘记。当时,他作为组委会主任兼评审委员会主任,联系取得了一些有实力的愿意参与文化事业的企业的赞助支持。但谁知就在画展开展前夕,万事已俱备,出乎意料地,有些企业由于内部问题突然停止赞助,这真是釜底抽薪啊!
  这时的祁建民没有退缩。他北上京城,找到了军事博物馆的馆长、少将袁伟,以诚意赢得了袁伟的大力支持,减免了军博的场租费。后来又找到中央警卫局的领导与其他部门的领导,终于使这次艰难的画展如约举行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画展陕西各届书画家悉数参加,人数达50余人,是陕西书画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画展。当时北京书画协会和美术协会领导全部出席,以示支持。
  那是一次最为轰动的“陕西书画界集体大行动”,加上工作人员约60人的大团队,祁建民靠自己多年的社会活动经验,面对突发事故他的淡定从容与敏锐机智,终于使画展成功举办。这次画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让整个国内书画界真正看到了陕西书画界的整体水平,让大家对陕西书画界有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大大加大了陕西书画艺术家们在全国的影响力。

  贾平凹文学创作20年,爱才如命的祁建民设宴庆祝,酒宴摆了30桌

  祁建民有着浓郁的文人情怀,爱才如命,有着旧式行伍中人侠骨柔肠的一面。他求贤若渴,慷慨仗义,有一颗正直坦荡的心。
  至今,吴三大等几十位曾受过他帮助的老艺术家们还念念不忘文革期间的旧事。当时很多文艺界的作家和艺术家们被隔离审查,被发配到农场进行劳动改造。有一段时间,祁建民被临时派过去充当工宣队看管人员。自从祁接管之后,这些人再也没有挨过打。而且,祁建民非常敬重这些老艺术家们,尽可能地将他们从繁重的体力活动下解放出来,祁建民喜欢听他们讲故事,更把他们当长辈一样尊重,就在这样的相处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94年,陕西作家贾平凹因写作《废都》而被批判责难。祁建民认为,贾平凹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问题归问题,不能因一部作品的争议就彻底否定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时值贾平凹文学创作20年,祁建民大胆地提出,为贾平凹举办“文学创作20年纪念活动”。为了保护别人不被牵连,祁建民以个人名义邀请了许多人,当时贾平凹建议还是低调一些,摆两桌就行了,但是最后在红叶集团大酒店摆了30桌,即使如此,还有许多人进不来,可谓盛况空前。当场气氛热烈,贾平凹当场签名自己的散文集给来宾,一下送出了300本。这对当前正饱受责难的贾平凹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十分感动。
  祁建民不仅对贾平凹这样,对无名之辈也是如此。陕西有一个画家叫张介宇,山西人,是陕西岭南派国画大师黎雄才的弟子,祁建民认为他才华横溢,大有前途,因此极力扶持他,决定为他筹备画展。当时很多人反对。那时张介宇迫于生活,常年在书院门口摆地摊。人们群起而攻之:这样的地摊货也配开画展?但凭借多年的经验和锐力的眼光,祁建民坚信此人一定能成大家,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现在急需要一个助力推动一下。于是他力排众议,果断决定不论顶着多大的压力,也要为张介宇举办个人画展。
  他找到了全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让其为张介宇丈六长卷作品《壶口瀑布》题字,提携后人。当时钟明善年事已高,且在病中,仍然帮忙题字,鼎力相助,让祁建民十分受感动,更增添了必胜的信心。同时,他北上京城,找来了国画大师刘力上亲自坐阵,公正评介张介宇的画。同时祁建民要求他将自己的作品精挑细选,有的重画,有的修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争取拿出代表他最佳水平的上乘之作,作为参展作品,致使张介宇画展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张当时经济洁据,此次画展由协会出资。之后,他还力求争取到让张介宇作为文化部委派的山水画画家出访六国,从此,张介宇名声大振,一发而不可收。

  大病造就了一个胸怀大志的书画大家

  祁建民一直强壮的心脏却出现了问题,而且一出就是大问题。开始是间皮增生,接着心脏瓣膜拉伤,一下要做两个手术,一是间皮增生手术,一是心脏手术(需要更换瓣膜,换一个人工金属钛)。那是2001年,他52岁。正是年富力强出成果的年龄,这突然的变故不禁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从小他就是一个活跃的人,可从此以后,他将选择一个对心脏没有影响的工作。也就是在那一瞬间,他清晰了一个事实,他要恢复绘画事业,那不仅是他能干的,而且是他能够干好的,更是他愿意干的。
  从此,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创作中去。他找来任伯年、齐白石、吴昌硕的作品,研究他们的画风、运笔,了解他们的经历对自身画风的影响。同时,他在大量的临摩中,综合前人的画法,形成着自己的风格。 
  在生病休养的那几年间,他共画了几千幅画作,2006年,他将这几千幅画作精挑细选了16幅出版了自己有生以来第一部绘画作品集,向他的人生交上了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祁建民的画作,总是洋溢着一片喜庆祥和。他继承传统,又不吝(?)创新。他将西洋画和中国画技法相融合,作品干净艳丽,却又艳而不乍,充满张力和爆发力,有一种蓬勃的生机,洋溢着从内向外的旺盛的生命力。。
  俗话说“人如其人”,“画也如其人”,他的画作能够让我们感觉到他旺盛的生命力从笔端倾泻而出,从他的作品能够看到他不羁的心里所蕴藏的激情。他积极地生活着,创造着,用手中的画笔书写和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
  他擅画桃,姿态各异,也擅画葡萄,同时也喜梅兰竹菊,表达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年益寿,吉祥如意,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等寓意。
  如今的祁建民不仅以一名长安画派画家而蜚声海内外,甚至他还被中国邮政总局评选为“中国国画百家大系”之一,出版了“中国百家经典作品邮票珍藏版祁建民作品”,纪念邮票被大家收藏。
  资料链接:祁建民,字曦,号澄和轩主。生于1948年5月5日,陕西兴平市人。1963年毕业于陕西省艺艺术学校。副研究馆员、著名社会活动家、著名中国画画家。现任陕西书画艺术协会主席、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社长、文化部主管的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电视台书画院高级顾问、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会长、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中庆书画院执行院长等职。

 

  编辑: 孙聚成 来源: 中华儿女  

如果说能给祁建民一个中肯的评价,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陕西书画界“领军人物”。祁建民为了“陕军”(陕西书画界)进京乃至于迅速辐射全国,形成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作用。

  几经周折,一次最为轰动的“陕西书画界集体大行动”在祁建民的奔走中圆满成功

  早在1983年,祁建民就开始在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任副院长。1993年成立书画艺术协会,创办《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并出任主编一职。祁建民却将这小小的报纸变成了一扇窗口,从此让陕西的书画艺术家们开始为人所知,开始一步步地从八百里秦川走出来,上北京、下全国,最后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带领这一支优秀的队伍,转战南北东西,特别是他将陕西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一宗旨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时,陕西的许多老一辈的书画家个个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往往成为三无人员,无社会交往,无办公的地方,无聚会场所,生活十分窘迫。当时这些艺术家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承认,艺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往往是一顿饭就可以让书画家写一堆。祁建民认识到这是一批珍贵的资源。他们成立了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将这些分散的无人过问的书画界精英悉数纳入。如长安画派精英、西北书画研究院的院长张义潜(他18岁已经在搞美术教学了),还有刘宝申、崔振亮、王有政(此人人物画一绝),曾若干次荣获全国大奖,还有张浩、罗国士等等一大批有名的书画家,用很少的招待费用组织各种活动,与企业家广泛联系以寻求赞助,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有了一个聚会交流和创作的场地。走出了艺术家自己经营自己的艰难的一步。同时祁建民带领书画家们走出去,为企业创作,短短的时间内,不仅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还积累了一部分资金。
  在此期间,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才干为自己心仪的书画艺术服务,为书画家服务。祁建民乐此不疲地为陕西书画界同仁四方奔走,广泛为其谋求生存空间和创作空间。1993年,他在任西北书画院副院长期间积累的经验让他更加有了信心。他乘势而上,看时机已经成熟,主动向上级文化厅提出,建议单独成立一个陕西书画艺术协会,在民政厅注册。
  陕西书画艺术协会顺利成立了。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创办了《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他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推广宣传老一辈书画家,二是发现推出新的书画艺术家,繁荣陕西的书画艺术创作。学会成立大会上,他专程从北京请来了一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如画家陈大章,北京博物院落院长吴休,画猫第一人刘芳亭等等一大批书画家,同时,全省书画界名流悉数到场,给了他莫大支持。
  90年代末,他组织带领着钟明善、杨晓阳、吴三大、石宪章、祁永进、曹伯傭、赵步唐、王友政、罗金宝、赵熊、李成海、陈墨、胡西铭、李艳秋、杨顺来、李百战、张介玉、王钟明、余涛等40多位书画艺术家先后十余次到中央办公厅、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央警卫局创作书画百余幅,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这些新老艺术家们个个深怀绝技,其中有同时,(?)他积极宣传推介老的书画艺术家,注重书画艺术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讨,总结探索书画艺术走向市场为大众服务的经验。
  更为可贵的是他还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家将中国画的传统远播海内外,多年来,他所领导的陕西书画艺术协会,组织了多次书画交流团,他亲任团长,带领书画家远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贝宁、多哥等十几个国家访问交流,均大获成功。促进了中国书画艺术广泛的国际间交流。
  祁建民有陕西人特有的执着和韧劲。有着北方人的敞亮和豁达。他外表上看上去温文尔雅,内心却有着满腔的热情和豪迈之气。
  他曾经40余次筹办个人及大型团体书画展。但进京举办“陕西书画名家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书画大型展”总是让他难以忘记。当时,他作为组委会主任兼评审委员会主任,联系取得了一些有实力的愿意参与文化事业的企业的赞助支持。但谁知就在画展开展前夕,万事已俱备,出乎意料地,有些企业由于内部问题突然停止赞助,这真是釜底抽薪啊!
  这时的祁建民没有退缩。他北上京城,找到了军事博物馆的馆长、少将袁伟,以诚意赢得了袁伟的大力支持,减免了军博的场租费。后来又找到中央警卫局的领导与其他部门的领导,终于使这次艰难的画展如约举行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画展陕西各届书画家悉数参加,人数达50余人,是陕西书画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画展。当时北京书画协会和美术协会领导全部出席,以示支持。
  那是一次最为轰动的“陕西书画界集体大行动”,加上工作人员约60人的大团队,祁建民靠自己多年的社会活动经验,面对突发事故他的淡定从容与敏锐机智,终于使画展成功举办。这次画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让整个国内书画界真正看到了陕西书画界的整体水平,让大家对陕西书画界有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大大加大了陕西书画艺术家们在全国的影响力。

  贾平凹文学创作20年,爱才如命的祁建民设宴庆祝,酒宴摆了30桌

  祁建民有着浓郁的文人情怀,爱才如命,有着旧式行伍中人侠骨柔肠的一面。他求贤若渴,慷慨仗义,有一颗正直坦荡的心。
  至今,吴三大等几十位曾受过他帮助的老艺术家们还念念不忘文革期间的旧事。当时很多文艺界的作家和艺术家们被隔离审查,被发配到农场进行劳动改造。有一段时间,祁建民被临时派过去充当工宣队看管人员。自从祁接管之后,这些人再也没有挨过打。而且,祁建民非常敬重这些老艺术家们,尽可能地将他们从繁重的体力活动下解放出来,祁建民喜欢听他们讲故事,更把他们当长辈一样尊重,就在这样的相处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94年,陕西作家贾平凹因写作《废都》而被批判责难。祁建民认为,贾平凹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问题归问题,不能因一部作品的争议就彻底否定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时值贾平凹文学创作20年,祁建民大胆地提出,为贾平凹举办“文学创作20年纪念活动”。为了保护别人不被牵连,祁建民以个人名义邀请了许多人,当时贾平凹建议还是低调一些,摆两桌就行了,但是最后在红叶集团大酒店摆了30桌,即使如此,还有许多人进不来,可谓盛况空前。当场气氛热烈,贾平凹当场签名自己的散文集给来宾,一下送出了300本。这对当前正饱受责难的贾平凹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十分感动。
  祁建民不仅对贾平凹这样,对无名之辈也是如此。陕西有一个画家叫张介宇,山西人,是陕西岭南派国画大师黎雄才的弟子,祁建民认为他才华横溢,大有前途,因此极力扶持他,决定为他筹备画展。当时很多人反对。那时张介宇迫于生活,常年在书院门口摆地摊。人们群起而攻之:这样的地摊货也配开画展?但凭借多年的经验和锐力的眼光,祁建民坚信此人一定能成大家,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现在急需要一个助力推动一下。于是他力排众议,果断决定不论顶着多大的压力,也要为张介宇举办个人画展。
  他找到了全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让其为张介宇丈六长卷作品《壶口瀑布》题字,提携后人。当时钟明善年事已高,且在病中,仍然帮忙题字,鼎力相助,让祁建民十分受感动,更增添了必胜的信心。同时,他北上京城,找来了国画大师刘力上亲自坐阵,公正评介张介宇的画。同时祁建民要求他将自己的作品精挑细选,有的重画,有的修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争取拿出代表他最佳水平的上乘之作,作为参展作品,致使张介宇画展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由于张当时经济洁据,此次画展由协会出资。之后,他还力求争取到让张介宇作为文化部委派的山水画画家出访六国,从此,张介宇名声大振,一发而不可收。

  大病造就了一个胸怀大志的书画大家

  祁建民一直强壮的心脏却出现了问题,而且一出就是大问题。开始是间皮增生,接着心脏瓣膜拉伤,一下要做两个手术,一是间皮增生手术,一是心脏手术(需要更换瓣膜,换一个人工金属钛)。那是2001年,他52岁。正是年富力强出成果的年龄,这突然的变故不禁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从小他就是一个活跃的人,可从此以后,他将选择一个对心脏没有影响的工作。也就是在那一瞬间,他清晰了一个事实,他要恢复绘画事业,那不仅是他能干的,而且是他能够干好的,更是他愿意干的。
  从此,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创作中去。他找来任伯年、齐白石、吴昌硕的作品,研究他们的画风、运笔,了解他们的经历对自身画风的影响。同时,他在大量的临摩中,综合前人的画法,形成着自己的风格。 
  在生病休养的那几年间,他共画了几千幅画作,2006年,他将这几千幅画作精挑细选了16幅出版了自己有生以来第一部绘画作品集,向他的人生交上了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祁建民的画作,总是洋溢着一片喜庆祥和。他继承传统,又不吝(?)创新。他将西洋画和中国画技法相融合,作品干净艳丽,却又艳而不乍,充满张力和爆发力,有一种蓬勃的生机,洋溢着从内向外的旺盛的生命力。。
  俗话说“人如其人”,“画也如其人”,他的画作能够让我们感觉到他旺盛的生命力从笔端倾泻而出,从他的作品能够看到他不羁的心里所蕴藏的激情。他积极地生活着,创造着,用手中的画笔书写和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
  他擅画桃,姿态各异,也擅画葡萄,同时也喜梅兰竹菊,表达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年益寿,吉祥如意,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等寓意。
  如今的祁建民不仅以一名长安画派画家而蜚声海内外,甚至他还被中国邮政总局评选为“中国国画百家大系”之一,出版了“中国百家经典作品邮票珍藏版祁建民作品”,纪念邮票被大家收藏。
  资料链接:祁建民,字曦,号澄和轩主。生于1948年5月5日,陕西兴平市人。1963年毕业于陕西省艺艺术学校。副研究馆员、著名社会活动家、著名中国画画家。现任陕西书画艺术协会主席、陕西省慈善协会理事、《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社长、文化部主管的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电视台书画院高级顾问、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会长、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中庆书画院执行院长等职。

 

  编辑: 孙聚成 来源: 中华儿女  

图为孙永平和他的画

    踏着2005年春天的脚步,旅美中国书画家孙永平先生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那一天对于画家来说,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这里才真正是画家艺术的天堂。在过去旅美的十年中画家用爱国的情怀、激扬的画笔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中国牡丹之美挥洒得淋漓尽致,被海外华人誉为“牡丹之王”。

    抗战爆发的那一年,孙永平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定陶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乡人杰地灵,从明朝起那里就开始家家户户栽种牡丹,“牡丹之乡”的美誉和洛阳齐名。史书中的农民领袖黄巢、爱国将领何思源先生也都出生在这里。按照画家的说法,自己人性中的刚直不阿、激昂热烈源于上述两位他崇拜的先人;艺术的启蒙与熏陶却源于两位舅父,他们都是当地知名的书画家。在舅父的指导下八岁的孙永平开始学习书法、绘画,家中的牡丹园是画家的第一写生课堂。牡丹的雍容与富贵、娇艳和大气深深地感染了画家幼小的心灵。在他的心目中,牡丹两字总是和中国两字永远的连在一起的。在学习书画的同时父母还将《四书》《五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教授给孙永平,祖国优秀精深博大的文化背景,使画家对中国书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勤奋、好学、苦练、钻研,使孙永平最终成为一个画家。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他也许不会知道自己幸福的彼岸,但是却不能没有奋斗的目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在“文革”十年中画家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改革开放后,孙永平的作品不断在各种书画展览中参展,并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中国著名书画家、山东省艺术学院院长王小古教授看到孙永平的书画作品后啧啧称赞并收其为入室弟子。在严师的言传身教下,孙永平的作品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苦尽甘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画家收获的季节。从1986年到1989年他的多幅作品分别被国务院台办、中南海怀仁堂、文化部等单位收藏。1989年他的两幅《牡丹迎春图》被亚运会收藏。1991年画家应日本政府邀请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并举办了书画展览。他的牡丹画作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爱牡丹、画牡丹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国色天香的牡丹之美,不仅美在她雍容华贵的表象,更让人回味的是她含苞欲放的含蓄、鲜花绽放的傲气、花团紧簇的壮美,画家孙永平笔下的牡丹恰恰使人们感悟到这一点。孙永平画牡丹一画就是几十年,他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历代名家之作,逐渐形成独家风格。他写意泼辣大胆、追求神韵、耐人寻味;他的工笔细腻不凡、变化多端、不拘一格;书法与画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笔畅神怡,他笔下的牡丹,叶脉、花蕊信手拈来,不做勾线。他的这种画法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1995年孙永平成功地在美国的洛杉矶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牡丹专题个人画展,70幅作品其中20幅被当地华人及社团收藏,5幅由旧金山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1997年、1999年画家又分别在美国的洛杉矶、西雅图举办了个人画展,美国的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一时间许多美国华侨华人都纷纷收藏孙永平的牡丹之作,画家的生活也由此有了重大的改变。2001年画家又成功地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牡丹主题个人画展,中国的牡丹、中国的牡丹之画也在当地引起轰动。孙永平说,每到这时他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然而让画家更加思念的还是自己的祖国,家乡的父老、家乡的牡丹永远是画家心中的牵挂。

    年逾七旬的孙永平在美国有着家人的陪伴,过着殷实的生活。可是画家却时常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祖国一直在牵动着他的情感,一股一股的冲动驱使着他要回国“充氧”,尽管有家人和朋友相劝,孙永平不再斟酌,打起简单的行囊,在2005年的春天回到北京。

    画家认为,牡丹之美,不仅是中国之美也是世界之美。画家想继续努力,让牡丹之美继续在海内外开放。如今,孙永平先生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交流中心所属中庆博爱书画院的专职画家,每天笔耕不止,并积极筹备纪念宋庆龄逝世25周年中外妇女书画展览。他说,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所追求、更要有所奉献。(光明日报 张柏联)

脚注信息
访问统计